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数字转型让老行业焕发新光彩 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12-31 11:36:23

提起“搬砖”,您能想到什么?

可能是烈日当头下的挥汗如雨,或是数九隆冬里辛苦劳作……总之,很少有人会把科学技术与基础建设行业挂上钩。

然而,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基建行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想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向科学技术要答案。

年来,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发力数字化转型,利用成立管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契机,搭建了百余人科研团队,年实现科研产值2亿元,为传统的建筑行业由现在的“施工现场”全面转向未来的“智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字转型让老行业焕发新光彩

智能泥浆处理设备、3D打印小型预制构件、智能中控自动化控制系统、BIM+GIS台……在中国中铁诸多项目的工地上,来自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已经遍地开花。数据显示,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2020年营销额达1个亿,2021年营销额将达2个亿。

传统的基础建设行业,为何需要一家智库型组织?用研究院党委书记方成龙的话来说,就是要“建立内外合作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台,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对于基建企业来说,项目管理是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打造研、用、产一体化的创新链条。”方成龙告诉记者,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就是科研方向,把传统的管理模式、施工工艺逐步“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暴发伊始,研究院肩负着返岗复工疫情防控系统的研发重任。中国中铁仅项目部就有8000多个,总人员超过67.8万人。

难度远不止于此。中铁拥有海量的数据,各单位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研发团队负责人胡伟告诉记者,为了让系统真正快速用起来,技术团队组成9个技术客服小组,为系统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技术保障服务,保障了中国中铁的顺利复工复产。

除了项目管理,施工工艺的“数字化”也是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年来,研究院陆续打造出数字化台、智能工厂和信息化管理等多项成熟产品和服务。“比如霍山机制砂智能工厂、旌德机制砂智能工厂等项目,在机制砂市场已经形成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在安徽区域内实现了滚动发展。”方成龙说。

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研究院加快了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变革升级的脚步,综合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智慧建造、智能管理等方向,针对研发相关高科技集成应用产品,构建独特核心竞争能力。

引才聚才为科技爬坡添底气

作为中国中铁的骨干力量,中铁四局集团组建企业智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路,恰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初的时候只有三人筹备组,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超过百人的科研团队。”方成龙告诉记者,组建初期,是在全局选拔BIM技术、无人机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装备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以及管理咨询的一部分相关人才,从外部招揽软件开发、编程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人才,搭建起最初的班底。

梁昊早先是一名中铁四局四公司的技术员,正是看到了研究院发布的一篇关于无人机在工程行业应用的文章,他选择主动加入。此后,他依靠多年对无人机技术的专研,在研究院完成了实景建模、BIM+GIS台开发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还成功解决了工程项目模型不清晰、定位不精准等问题。2021年由梁昊担任教练的无人机测量团队,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无人机测量大赛中荣获第二名。

正是有了过硬的科研团队,研究院实现了任务导向型科研向市场导向型科研转变;从服务内部市场向进军行业市场转变。目前,研究院已经成为中铁四局科技创新板块的重要支撑,行业影响力迅速扩大,科研成果遍地开花,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

以该研究院为石化企业打造的“石化产品销售企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投入应用后产出巨大的效益,被国家国资委评价为:央企间互助合作新模式和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项目还荣获了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科技成果被评审认定为信息化“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

“几年来,我们不断增强向数字化转型的信心。”方成龙表示,研究院现今的业务和产品由离散转向聚焦,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打造核心业务,逐步构建具有行业领导力和绝对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体系。

展望未来,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已经定出清晰的目标,即数字化转型集成商、智慧建造服务商、企业高质量发展智库。

“到‘十四五’末,研究院形成2—3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或支柱业务,依靠数字化转型、智慧建造,古老传统的建筑行业必将由现在的‘施工现场’全面转向未来的‘智造工厂’,彻底脱胎换骨。”方成龙坚毅地表示。

标签: 数字转型 施工现场 传统行业 智造工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