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科技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 为战疫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证券日报网 时间:2020-02-19 17:39:04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出倡议,希望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将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当前优先工作。而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科技企业勇担职责,纷纷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战“疫”贡献科技力量。《证券日报》记者在和多家企业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为减缓复工后带来的人力不足,保证防疫安全,这些科技企业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种解决办法。

在无人机领域深耕多年的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距无人机)用无人机帮助村庄、社区、厂区进行消杀;小i机器人向社区提供免费的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触景无限研发区别于传统热像检测的AI+体温预警系统;趣头条推出辟谣相关业务……

无人机空中消杀

在往年,春节过后直至4月中旬是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距无人机)传统的销售季,不过,这家以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工业无人机及无人机大数据系统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公司,在春节后却以一种意外的方式走红了沈阳市。

“以前无人机多用于农业植保,现在却主要为村庄、社区、厂区进行消杀工作。”无距无人机创始人兼总经理苏文博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随着企业复工的增多,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没有消杀人员和设备,沈阳刚下过雪,气温低,如果用人力消杀的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质量,还容易结冰后造成其它伤害后果,而无人机消杀就可以避免这些短板,不仅作业质量高,而且安全可控。”

在此之前,无距无人机也有一些基于东北特殊需求的市场应用,“东北有些特殊的路段,没有人员扫雪,也会用无人机把雪吹起来,把路面露出来。但用无人机防疫,难点比较明显,以前的作业区都是相对空旷的街道或农田,村庄、社区、厂区建筑物比较多,就不能延用以前的自动作业模式,要做调节。”苏文博说,选用无人机消杀的方式为企业复工解后顾之忧,最初是由合作过的某家汽车公司率先提出的,“之前有过合作,知道我们有无人机,就主动提出是否可以用无人机帮助厂区进行消杀,这个汽车企业厂区有数千名员工。”

和这家汽车企业合作顺利之后,陆续又有企业找到无距无人机,合作在厂区消杀,为复工准备打“前战”。截至2月18日,复工一周多的时间里,“合作的村庄有10多个、6家企业、1个社区,还有一些村庄、企业、社区在排号过程中。”苏文博介绍,目前,无距无人机共有30多架消杀无人机可以作业,会根据疫情、复工的情况进行调整作业状态。

除了消杀之外,无距无人机的另一个防疫应用是村庄的空中检测,“现在村庄里大量人员没有外出务工,赋闲容易有聚集,所以用无人机在乡村内空中监测、喊话,监测堆放的易燃易暴物等,效果非常明显。”

机器人外呼减缓人工压力

大年初四,小i机器人的董事长兼CEO袁辉觉得,应该利用公司的多行业服务经验和AI技术优势,为战“疫”做点事情。“当时了解到政府、社区面临的困境,包括个人返岗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推出了防疫外呼机器人和问答机器人,还有针对普通受众的疫情查询产品‘i啥啥’。”小i机器人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具体来看,小i机器人按照各地区防疫部署和具体需求,通过向社区提供免费的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根据话术模版,对返工人群发起电话外呼,进行“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是否在进行14日隔离期”等定制化问题的询问,并将通话内容以报表的形式汇报给所服务的社区。

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以上海浦东的联洋社区为例,这个社区拥有1.6万户,约5万人口,在近期返沪潮中,一天就有近300返沪人员,在口罩预约高峰期时,一天还会有2000家的预约需求。用人工方式排除和通知确认,社区一线人员工作压力倍增。在小i机器人的防疫外呼机器人的支持下,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原本需一天完成的电话量。

此外,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多地的12345市民热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小i机器人也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运用大数据多维度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正在帮助一些地方12345热线针对性来分析市民咨询电话中的诉求内容,从居民诉求内容中提取的关键要点、市民地址等信息后自动聚类,便于政府部门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快速反馈有关部门,进行疫情有效管控。

袁辉认为,“标准性和重复性高的一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这也是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之一,相信人工智能的抗疫力量将是一个体现‘人机协作’新形态的抗疫力量。”积极战“疫”也为公司的业务带来了积极的反馈,“这次我们通过提供公益服务,有很多的政府单位和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找到了合适的AI落地场景,比如地方12345、大型社区。相信这些对我们未来的业务发展会有很好的帮助。”上述小i机器人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AI+为防控预警

在防控疫情的前期,主要是传统手动测温,一对一检测,效率较低。只适合一些人流量较少场景,明显不适用于传统返程高峰期。同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较高,对于防护不周全的工作人员,一对一检测也非常危险。更多的公司也看到了复工带来的挑战。

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智能感知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技企业触景无限决定基于自身在图像识别上的优势,在传统热成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研发区别于传统热像检测的AI+体温预警系统,“每分钟可以检测300人以上。”触景无限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上述触景无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们以前接触的传统热像检测,存在很多缺陷。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无法准确判断发热源头,容易被手机、充电宝等发热物体影响检测结果,形成误报。触景无限在可见光的普通相机识别上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也做过地铁刷脸乘车这种高密度人流的项目。而将热像检测和可见光识别的优点结合,就会是目前疫情防控最紧需的抗疫方案。我们通过加入人脸检测算法,实现了对额头位置的精准测温,而且即便戴口罩,遮挡范围较大,也能实现精准判定,无误判。”

此外,触景无限也将一些适用于疫情防控的可见光识别方案植入进去,打造了更完善的疫情防控方案。比如对基于人脸识别的超温人员轨迹追踪,可以有效帮助相关单位追查接触人员,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区间内。还有历史温度报表,健康档案等,可以为疫情防控决策研判提供科学依据。

引导内容走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因出行受限,互联网成了普通民众了解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县城及农村地区,总人口数量众多,医疗水平普遍不高,民众防疫意识较为薄弱,对于信息真实性判断力不足。而趣头条有70%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基于这些考虑,趣头条推出多项业务,为新冠肺炎期间的信息过滤、甄别谣言发挥作用。”趣头条总裁刘安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面对此次疫情,趣头条重点关注发生在县域的疫情发展情况。早在1月29日,趣头条即在“抗肺炎”频道以及“肺炎疫情实时追踪”专题页中增设辟谣板块,聚合了来自人民网、中新网、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的辟谣资讯,不定时更新,对于社会危害大、传播范围广的谣言进行重点厘清,以正视听,为用户破除谣言心魔,坚定了大家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信念。

刘安逸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来看,在“肺炎疫情实时追踪”专题页的内容中,辟谣科普类文章整体转发率最高,“这说明用户在看到辟谣文章后,产生了思想观念的扭转,相信权威报道和官方消息,从而产生分享转发的行动,让身边的家人、朋友知晓。”(本报记者 桂小笋)

标签: 科技企业 战疫 科技力量

相关阅读